
至今記得我與廚房的第一次親密接觸。那是初一的暑假,我心血來潮想下廚燒一道菜,第一次揮動鍋鏟就雄心壯志地打算燒一道地道的杭州菜“賽蟹粉”,就是用雞蛋做出螃蟹的味道。
我在廚房擺開架式,右手握鍋鏟,左手拿菜譜,準(zhǔn)備大顯身手?!坝蜔桨顺蔁帷卑顺蔁岬挠褪嵌嗌俣饶??“一小勺鹽,一大勺醋……”哪種勺算大勺,哪種勺算小勺?可想而知,這次下廚我遭遇了“滑鐵盧”,從此斷了學(xué)燒菜的念頭。后來看書上介紹,德國人做事精確,會在廚房里放上天平、量杯,這簡直于我“心有戚戚焉”。
后來我結(jié)婚過日子,不得不認(rèn)真嚴(yán)肅地面對廚房時,才發(fā)現(xiàn)自己骨子里還是愛好烹飪的。于是潛心操練,端出來的菜也漸漸像模像樣了,還被老公夸為“好煮婦”。
我媽有道拿手菜“糖醋排骨”,小時候每次端上桌,我們姐弟三人根本不用筷子,幾只手就迫不及待地“光盤”了。那香甜鮮美的味道,一記就是很多年。
所以我最早嘗試做的就是“糖醋排骨”,首先將上好的肋排冷水下鍋焯水,除去排骨的血腥味,撈出控水備用。為保證排骨口感和避免炒糖色時炸鍋,還用紙巾仔細(xì)將排骨一塊塊吸干水分。
然后熱鍋冷油,下一小把黃冰糖炒糖色,小火炒至冰糖融化,繼續(xù)翻炒至焦糖色;接著下排骨翻炒,使每一塊排骨都均勻裹上像琥珀一樣漂亮的糖色;將炒好的排骨裝入大碗,放入料酒、生抽、老抽、香醋、姜片、桂皮、香葉等,放入高壓鍋隔水蒸一刻鐘,關(guān)火再燜一刻鐘。別小看燜這一步,能確保排骨肉質(zhì)鮮嫩多汁,揭開鍋蓋,濃郁誘人的香味立刻四溢。將蒸好的排骨重新倒入炒鍋,大火收汁,再小火煎至排骨兩面微微焦脆,沿鍋邊再倒入一勺香醋。于是,肉香又添了一層醋香。
再挑一個素白瓷器擺盤,紅亮的排骨,撒上白芝麻,點(diǎn)綴幾片綠色的香菜葉,在尚未品嘗之前,從視覺和嗅覺上就得到美好的印象了。用手拿起一塊排骨,輕輕一抽,骨頭就脫溜出來。嘗一口,酸甜可口,外酥里嫩,是兒時熟悉的味道——仿佛看見媽媽端著盤子走出廚房,我們姐弟仨又圍了上去……
多年過去了,我的廚藝已不斷精進(jìn),廚房設(shè)施也不斷迭代更新。蒸箱、烤箱、廚師機(jī)等,還添了電子秤、計(jì)時器、量勺等,某些菜譜也精確到“鹽6克、醋15毫升、溫度220℃、時間15分鐘”了,感覺好像終于與國際接軌了。
可是,現(xiàn)在再下廚我卻很少用到這些像實(shí)驗(yàn)室儀器的東西,反而更喜歡用普通的鐵鍋炒菜,調(diào)料則信手拈來,鹽適量、醋少許、胡椒粉酌情……
每當(dāng)我將精心烹制的糖醋排骨、回鍋肉、烤羊排、紅燒牛腩等菜肴端上桌,看正上高三的兒子吃得津津有味、眉開眼笑、吮指咂嘴的,就非常有成就感,心想:兒子以后離家求學(xué),他心中“媽媽的味道”會是哪道菜呢?
(責(zé)任編輯:盧相汀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