歷史,忠實地紀錄下人們走過的足跡,也給未來的發(fā)展提供啟示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:“歷史是一面鏡子,從歷史中,我們能夠更好看清世界、參透生活、認識自己;歷史也是一位智者,同歷史對話,我們能夠更好認識過去、把握當下、面向未來?!比绾胃玫赝瑲v史對話?如何更好地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?這是學術研究者、藝術創(chuàng)作者和媒體工作者要深入思考的問題。
近日,八集紀錄片《中國新疆之歷史印記》在中央電視臺一套黃金時間播出,收獲好評。該片借助豐富的文物文獻,綜合最新的研究成果,使用先進的視聽技術,從歷史、民族、宗教、文化這四個維度,完整梳理了新疆地區(qū)的歷史脈絡,向世界傳播了中華文明“萬物并育、海納百川”的價值觀念,也為我們同歷史對話、汲取歷史智慧進行了有益的探索。
歷史的圖景,既包括大開大合的宏觀敘事,更充滿具體而微的細節(jié)表達。漢代的“五星出東方利中國”錦護臂,折射歷史的源遠流長;漢代的“司禾府印”,見證古西域屯田戍邊的開拓;交河故城遺址,講述中央政權對西域的治理……可以說,這部紀錄片力求“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、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、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”,就像是一部由文物、文獻與遺址構建的新疆歷史影像教科書,完成了一次生動的歷史講述。在觸摸歷史細節(jié)中進入歷史,才能更好地激活隱藏其中的力量。
歷史長河浩蕩,沉淀文化的河床,滋養(yǎng)著日常生活。從這個意義上看,一片土地上人們的生活,正是“活的歷史”。在這部紀錄片中,鏡頭對準古往今來新疆地區(qū)人們的日常生活,在生活中挖掘歷史的印記、文化的傳承??κ怖铣?,百余年的老茶館生意興??;新疆出土的唐代餃子,已經是我們熟悉的月牙形狀;坎兒井下水流汩汩,滋養(yǎng)著吐魯番綠洲……正是在這樣的細節(jié)中,新疆的歷史、文化、生活如畫卷般展開,可觀可感,可知可思。在這些身邊的細節(jié)中,我們能體察“家國天下”“血脈交融”,也能理解“萬里同風”“華夏一體”。文化浸潤于生活,生活體現(xiàn)在細節(jié)。對具體事物的挖掘和呈現(xiàn),更能讓人在細微處感受到歷史沉甸甸的分量。
《中國新疆之歷史印記》通過對歷史文化的重現(xiàn)與對現(xiàn)實生活的記錄,讓我們看到了大美新疆的真實面貌,切實增強了各族人民的文化認同,也讓更多人了解了中華民族和諧、包容的文化。從涓涓細流開始,經歷激蕩融匯的過程,最終成長為一片磅礴浩瀚的大海,這正是中華文化的魅力所在,文化自信的底氣所在。講好中國故事,正需要講好這樣的歷史故事;傳遞中國聲音,正需要傳遞這樣的文化價值。激活蘊藏于歷史的力量,以歷史聚人心、以文化潤人心。 (汪 洋)
(責任編輯:梁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