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于栽培模式改變、除草劑使用不合理等原因,谷子田間雜草群落不斷演替變化,種群結構日趨復雜,雜草發(fā)生程度不斷加重。為有效防控雜草危害,確保谷子穩(wěn)產增產,省植物保護植物檢疫中心提出以下技術防控建議:
非化學控草技術。精選谷種,剔除雜草種子、雜粒、秕粒。引種、調種或換種時,要經過嚴格檢疫,防止危險性雜草種子傳入。通過土壤深翻、地膜覆蓋、輪作倒茬,減輕狗尾草等伴生雜草的發(fā)生。適時開展中耕除草、人工拔草,減少雜草通過種子等方式進一步擴散傳播。
化學除草技術。谷子出苗后至封壟前是谷田雜草發(fā)生高峰期,谷子封壟后雜草出土較少,封壟后出土的雜草受谷子莖葉遮蔽影響長勢差,對谷子生長及產量不構成威脅。在谷子播后苗前,選用撲草凈或單嘧磺隆等除草劑進行土壤噴霧處理。未進行土壤封閉處理的,可在谷子幼苗3葉—5葉期,選用烯禾啶莖葉噴霧防除禾本科雜草,選用2甲氯氟吡莖葉噴霧防除闊葉雜草。
雜草防控要立足早期治理、綜合防控,根據(jù)雜草種類與分布特點,開展科學防控。谷子田間雜草重點防控狗尾草、馬唐、稗草等禾本科雜草,以及藜、反枝莧等闊葉雜草。(郭慧聰整)理
(責任編輯:蔡文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