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1984年8月的最后一天,我搭乘西伯利亞鐵路的一列火車在北京下站,開啟了一段嶄新的人生。在這個距離芝加哥千萬里之外的地方,我感覺我找到了家。自那以后,我立志將這個‘收養(yǎng)’我的國家及其文化與全世界分享。”美國人布萊恩·林登新書《尋鄉(xiāng)中國》的這段話,是他近40年中國情的緣起。
記者在重慶初見林登時,他身穿一件白族甲馬傳統(tǒng)木拓印圖案襯衫,用一口地道流利的中文熱情介紹這件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,“它是一種版畫,對我來說非常有吸引力”。
林登是土生土長的美國芝加哥人,1984年,他因獲中國政府頒發(fā)的獎學金首次踏足中國學習,后去往100多個國家和地區(qū)旅行、工作。感知到中國悠久歷史文化的魅力后,2004年,他與妻子帶著兩個兒子定居中國云南喜洲。當?shù)氐咎锱缘囊蛔鬃迕窬印皸钇废嗾保蔀檫@個美國家庭“尋鄉(xiāng)中國”的起點。
在當?shù)卣闹С峙c幫助下,林登與喜洲近百位工匠用4年時間,將這座傳統(tǒng)白族民居修復打造成集酒店和教育文化交流中心為一體的“喜林苑”。
“喜林苑項目是center(中心)而非hotel(酒店),它是國際文化交流的橋梁和平臺,是我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的一種方式?!苯邮苤行戮W(wǎng)專訪時,林登講到,喜林苑打造有文物保護、博物館、教育基地、電影工作坊等文化內容,讓外地游客深入了解在地風物、與當?shù)匕傩辗窒砀鞯匾娐劇?/p>
扎根喜洲的近20年間,林登帶著世界各地的旅行者腳踩泥土、走進作坊,分享他觸摸和感知到的真實中國;同時積極開展面向美國學生的中長期文化交流項目,結合自身攝影攝像、田野調研的豐富經歷設計課程。其間,他接待了數(shù)百個田野研究項目,吸引全球數(shù)千名學生來到中國鄉(xiāng)村開展實習、參與民俗活動,親身體驗豐富多元的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。
在林登看來,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,影響年輕一代尤為重要,“我們要讓他們感覺中國非常酷,他們17、18歲來到中國,會一輩子對中國有情懷”。
在此基礎上,林登想傳播的中國文化豐富而多元?!安粌H是三里屯,同時也要講王陽明,也要講孟子,也要講沈從文、魯迅,這些故事也很重要。”
林登對中國文明的探索與熱愛,對當?shù)匚幕贿z余力的挖掘與保護,也讓他在喜林苑對外開放后的第二年,被當?shù)厝擞H切稱為“林村長”。
“中國鄉(xiāng)村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根在于文化。我們建立起一種尊重當?shù)匚幕蜕鐣Y源的新模式,為村民帶來收益,同時和當?shù)厝嗣窆步宋幕院栏校瑢ξ襾碚f,這比任何收益都更甜蜜、更幸福。”談到從“老外”變“老鄉(xiāng)”,林登真情流露,“我的選擇、堅持和付出都是正確的。我找到了內心深處的精神故土,中國已經是我的第一故鄉(xiāng),對,就是第一?!?/p>
林登多次把中國比喻為他的師父,“是它給予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機會和轉折點。這里有每天都在沖擊和激勵我的中國文化,讓一個美國人被逐步塑造,成就了現(xiàn)在的自己。我愿用余生回報這份恩情。”
“今年首先要繼續(xù)開展文化交流活動,明年會嘗試去其他城市繼續(xù)保護修復村落、建立文化交流中心。”林登告訴記者,他的團隊成員目前遍布全國各地,以大理當?shù)厝司佣?,暑期還會有美國留學生加入。“喜林苑的種子會被散播到世界各處。今后我的團隊會設計出更多有趣項目和課程,一起向世界展示中國的智慧與魅力。”
作者:劉心羽 陳秋杏
(責任編輯:梁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