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寫作、繪畫 未來會取代文學家、藝術家嗎? |
2024年01月26日 09時51分 揚子晚報 |
從經濟社會發(fā)展,到日常的吃住行游購娛,省兩會與每個江蘇人息息相關。2024年江蘇省兩會期間,揚子晚報/紫牛新聞推出互動專欄《兩會我來問》,把您關心的問題帶上大會,提問代表委員。系列短視頻將在揚子晚報官方抖音平臺、揚子晚報官方微信視頻號等與大家見面。歡迎您掃碼下載紫牛新聞客戶端,在“牛油果”頻道中提出您想問的問題,或參與“兩會我來問”話題討論。 網友云提問:AI寫作、繪畫未來會取代文學家、藝術家嗎? 連線委員——省政協委員、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副院長 黃圣君 隨著數字經濟的蓬勃發(fā)展,人工智能已經越來越多地滲透到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。人們擔心“被AI替代”,但在人工智能專家眼中,這只是生產力的又一次更新迭代。 “近兩年來大模型技術在一些領域的確取得了顛覆性進步。ChatGpt與其之后不斷涌現的大語言模型,讓AI技術變得更接地氣,走近普通公眾?!笔≌f委員、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副院長黃圣君表示,伴隨著AI的發(fā)展,人工智能生成的作品在精美程度上開始超過人類作品,但在情感、人文價值的體現上,還是不及文學藝術創(chuàng)作的。大眾之所以會產生“被AI替代”的想法,主要是源自人工智能帶來的“沖擊感”。 “回望過去,你會發(fā)現很多技術都在被替代,比如汽車誕生后,馬車夫就被解放出來,所以,從這個角度來說,人工智能的‘替代’是通過一種更為先進的生產力,來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高效,從而解放出人類勞動力,產生新的職業(yè),創(chuàng)造出更多價值?!?/p> 黃圣君認為,人類在追求興趣愛好,從事藝術創(chuàng)作的過程中,收獲的不僅是“藝術價值”,還有創(chuàng)作的過程給內心帶來的滿足,“這也是人類內心的根本需求之一。即便是以后人工智能可以生成具有很高藝術價值的作品,但我們依然可以通過創(chuàng)作來豐富我們的內心。從這個角度來說,‘替代’沒有那么重要?!?/p> “在一定的時間里,部分群體可能會感受到沖擊,但從長遠角度看,人工智能的發(fā)展勢必會帶動相關產業(yè)的發(fā)展,對于人才的需求量也會更大?!弊鳛槭≌f委員,黃圣君此次上會重點關注的話題之一便是AI的產業(yè)化應用及人工智能專門人才的培養(yǎng)。 “AI要真正賦能制造業(yè),就要實現已有技術與工業(yè)領域實際任務需求之間的精準匹配?!秉S圣君表示,比如大模型作為AI最有代表性的技術,并不一定適用于所有領域的應用場景,“人工智能是新型工業(yè)化的有力推動力量,可以賦能千行百業(yè)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,但實際生產過程中如何發(fā)揮效能?除了技術進展之外,我們需要類似于產品經理一樣的角色,在應用場景上進行創(chuàng)新,同時希望能進一步暢通學術界與產業(yè)界的對話合作,加快推進人工智能先進技術對新型工業(yè)化的賦能應用,進一步推動人工智能形成現實生產力。”黃圣君舉例,南航在2023年成立了“卓越工程師學院”,培養(yǎng)的重要目標之一便是“交叉復合型人才”,將人工智能與實踐相融通,打造未來的“卓越工程師”。 揚子晚報/紫牛新聞記者 楊甜子 攝像 趙雨晨 剪輯 王一萌 (責任編輯:梁艷) |
【關閉窗口】 |